国家医药管理局、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商业部、卫生部关于城乡集体和个体开业经营医药商品的意见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6-17 11:26:34   浏览:9315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国家医药管理局、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商业部、卫生部关于城乡集体和个体开业经营医药商品的意见

国家医药管理局 等


国家医药管理局、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商业部、卫生部关于城乡集体和个体开业经营医药商品的意见
国家医药管理局、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商业部、卫生部


意见
根据国务院《关于农村个体工商业的若干规定》,结合医药商品的特点,我们对国家医药管理总局、卫生部、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在一九八二年三月一日联合发出的《关于集体和个体经营医药商品的意见》〔即国药联字(82)第67号文〕,重新进行了研究,现将修改后的意见发给
你们,请研究执行。
一、城乡集体和个体开业经营医药商品,必须经市、县、旗医药、卫生管理部门审查同意,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核准,发给营业执照方准经营。其他行业的集体和个体户兼营医药商品,均应照此办理。
二、根据国务院《关于农村个体工商业若干规定》第二条“经营技术性较强行业的,还须取得有关部门的技术考核合格证明”的规定,集体和个体经营医药商品者,必须具有熟悉所经营的医药业务知识,懂得中药的配伍、禁忌、剂量和饮片炮制,有鉴别中西药和药材真伪的技术,并取
得市、县、旗医药、卫生管理部门合格证明。
三、经营范围,只限医疗常用成药和卫生材料。具体经营目录,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医药、卫生部门审定。只搞零售业务。只能在本地区范围内定点经营。
集体和个体医药商业户,可以按所在地县药材、医药公司的委托合同收购药材。但不得自行收购、加工销售国家计划管理和省、自治区、直辖市实行计划管理的药材。小三类药材,可以自购、加工(应符合国家或地方炮制规范要求)、自销,服从当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的管理。
四、城乡集体和个体医药商业户,凭营业执照,可在就近医药批发企业进货,享受批发价,售销价执行国营企业零售牌价。
五、城乡集体和个体开业户,必须遵守国家法令,执行国家政策和有关药政、医药管理的决定。要自觉地接受卫生、医药、工商行政管理等部门的领导、监督和检查。不准抬高药价、掺杂使假、以次充好、出售过期失效、霉烂变质、伪劣和禁售药品,如有违反,据情给予罚款、吊销执
照,直至追究法律责任。
六、城乡集体和个体开业经营医药商品的其它事宜,按照国务院《关于农村个体工商业若干规定》、国务院一九八一年《关于加强医药管理的决定》、国务院(1983)160号文件的精神执行。
七、各地可结合实际,制定实施办法。



1984年6月5日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关于印发《重庆市城镇下岗失业人员和城镇其他登记失业人员初次职业技能鉴定补贴(补助)办法》的通知

重庆市财政局 重庆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 重庆市就业再就业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关于印发《重庆市城镇下岗失业人员和城镇其他登记失业人员初次职业技能鉴定补贴(补助)办法》的通知

渝财社〔2006〕46号


各区县(自治县、市)财政局、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就业再就业办,北部新区产业促进局:

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共重庆市委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就业再就业工作的通知》(渝委发〔2005〕28号)精神,做好城镇下岗失业人员和城镇其他登记失业人员初次职业技能鉴定工作,经市政府同意,现将《重庆市城镇下岗失业人员和城镇其他登记失业人员初次职业技能鉴定补贴(补助)办法》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重 庆 市 财 政 局

重庆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

重庆市就业再就业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二〇〇六年三月二十二日

重庆市城镇下岗失业人员和城镇其他

登记失业人员初次职业技能鉴定补贴

(补助)办法





第一条为做好城镇下岗失业人员和城镇其他登记失业人员初次职业技能鉴定工作,根据《中共重庆市委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就业再就业工作的通知》(渝委发〔2005〕28号)精神,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补贴(补助)的对象为通过初次职业技能鉴定(限国家规定实行就业准入制度的指定工种),生活确有困难的下列人员:城镇下岗失业人员(本市国有企业下岗失业人员,国有企业关闭破产需要安置的人员,城镇集体企业下岗失业人员,享受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且失业1年以上的城镇其他登记失业人员,下同)和城镇其他登记失业人员。以上人员凭本人《居民身份证》和享受再就业扶持政策的有效凭证(“下岗证”、“失业证”、“低保证”)参加职业技能鉴定,并按规定享受一次性职业技能鉴定补贴(补助)。

第三条承担城镇下岗失业人员和城镇其他登记失业人员职业技能鉴定工作的机构(以下简称鉴定机构),由市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每年认定一次,经认定的机构在规定的鉴定工种和等级范围内开展职业技能鉴定工作。


第四条城镇下岗失业人员和城镇其他登记失业人员职业技能鉴定工作按以下规定进行管理和实施。

市劳动保障部门负责管理各级、各类职业技能鉴定,并负责高级(含高级)以上的职业技能鉴定工作。

区县(自治县、市)劳动保障部门负责本区县(自治县、市)初级以及市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授权工种中级的职业技能鉴定工作。

第五条城镇下岗失业人员和城镇其他登记失业人员职业技能鉴定由重庆市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依托国家职业资格工作网进行管理。

第六条经市和区县(自治县、市)劳动保障部门认定,符合申领一次性职业技能鉴定补贴(补助)条件的人员,填写《重庆市城镇下岗失业人员和城镇其他登记失业人员职业技能鉴定补贴(补助)申请表》(式样附后)。按本办法第四条规定,由市劳动保障部门负责的,鉴定机构将参加鉴定人员的花名册(式样附后)一式五份及相关资料报市劳动保障部门,市劳动保障部门会同市就业再就业办、市财政局审定,市财政局将初次职业技能鉴定补贴(补助)直接划入鉴定机构银行账户;由区县(自治县、市)劳动保障部门负责的,具体操作办法由各区县(自治县、市)制定,各区县(自治县、市)劳动保障部门将享受初次职业技能鉴定补贴(补助)人员的花名册在15个工作日内报市劳动保障部门备案。

第七条市和区县(自治县、市)劳动保障部门对已享受职业技能鉴定补贴(补助)的人员颁发职业资格证书时,应在再就业扶持政策规定的有效证件上进行标注。

第八条城镇下岗失业人员初次职业技能鉴定补贴的标准按现行批准的标准执行,初级工在100元至620元,中级工在140元至820元,高级工在190元至970元,技师、高级技师在210元至990元的幅度内掌握。城镇其他登记失业人员参加初次职业技能鉴定的费用由本人承担30%,鉴定机构减收20%,财政补助50%。

第九条城镇下岗失业人员和城镇其他登记失业人员初次职业技能鉴定补贴(补助)由同级就业再就业资金列支。

第十条对在鉴定经费补贴(补助)工作过程中弄虚作假、重复冒领的单位和责任人,由有关部门严肃查处,追回已拨付的鉴定补贴(补助)和撤消鉴定资质,触犯了相关法律的,将依法追究责任。

第十一条本办法自2006年1月1日起执行。

交通运输部关于进一步做好长途客运接驳运输试点工作的通知

交通运输部


交通运输部关于进一步做好长途客运接驳运输试点工作的通知

交运发[2013]374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交通运输厅(局、委),天津市、上海市交通运输和港口管理局:
  经商公安部、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2013年1月20日起,交通运输部在全国13个省(区、市)开展长途客运接驳运输试点工作。试点工作开展以来,在防止驾驶员疲劳驾驶、提高车辆利用效率、避免车辆夜间停驶带来的诸多问题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取得了初步成效。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接驳运输车辆夜间通行难、接驳点选择难、试点企业运营成本增加、接驳点管理不到位等方面,制约了长途客运接驳运输试点工作的深入开展。为进一步做好长途客运接驳运输试点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进一步优化接驳运输试点工作方案
  各试点省份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和道路运输管理机构要按照《交通运输部关于开展长途客运接驳运输试点工作的通知》(交运发〔2012〕784号)的要求,坚持“试点先行、安全第一、积极稳妥”的原则,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推进制度落实,完善保障措施,积极推进长途客运接驳运输试点工作。要及时总结本省(区、市)接驳运输试点工作经验和做法,进一步优化接驳运输试点工作方案。要按照试点企业不超过3家的原则,择优选择、调整试点企业、试点线路,优先安排有积极性、管理规范、线路资源集中的企业参与试点,优先选择运营车辆数量较多的线路开展试点;对于已经在全国多个省(区、市)设立分支机构的集团化、网络化运营企业,要支持其扩大试点规模;对接驳运输试点中存在严重违规行为,或试点企业确有困难、缺乏积极性,不能有效开展试点工作的企业和线路,要取消其试点资格,并收回《长途客运接驳运输车辆》标识。请各省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将调整后的接驳运输试点方案于2013年6月底前报部备案。
  二、进一步落实长途客运车辆夜间通行政策
  各省(区、市)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和道路运输管理机构要联合公安交警部门强化动态监控,加强路面管控,严格落实客运车辆夜间通行政策。对于实施接驳运输的车辆,确保其夜间通行顺畅,不得阻碍接驳运输车辆夜间正常运营或予以处罚。对没有开展接驳运输的长途客运车辆,应严格执行凌晨2时至5时停车休息制度,对擅自在凌晨2时至5时运行的,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应加强监管,依法处罚,并将有关情况纳入道路客运企业质量信誉考核档案。要充分利用道路运输重点营运车辆动态监控平台,加强对客车夜间通行情况的监控,并定期进行通报和处理。要严格《长途客运接驳运输车辆》标识管理,严禁未开展或已停止接驳运输的车辆使用该标识。高速公路收费站不得阻拦正常运营的接驳运输车辆驶入高速公路。
  三、进一步规范接驳点设置和管理
  接驳运输试点企业应充分考虑客运线路长度、驾驶员工作时间、接驳点的服务保障能力等因素设置接驳点。接驳时间尽可能安排在23时至2时之间,确有困难的,时间范围可放宽到22时至3时。同时,支持试点企业按照高速公路不超过600公里、普通公路不超过400公里的间隔,沿长途客运线路设置接驳点,实行全天定点接驳。以上两种接驳点设置方式可由企业根据实际情况合理选定。
  接驳运输试点企业应当优先选择在高速公路服务区设置接驳点,无法在高速公路服务区设置的,也可以在高速公路出入口附近设置接驳点。高速公路服务区应积极为接驳运输车辆和司乘人员提供休息、餐饮等服务,如现有条件难以满足接驳运输需求,应通过建设、改造等措施增强对长途客运接驳运输的服务能力。鼓励客运企业或社会力量建设、经营公用型接驳点,实现接驳点集约化利用,降低企业接驳运输成本。鼓励客运企业将节点运输与接驳运输相结合,经省级道路运输管理机构批准,接驳运输试点企业可以在接驳点组织客源,上、下旅客,进一步提升乘客乘车便捷性。
  四、进一步规范接驳驾驶员配备和管理
  接驳运输试点企业应当按照《道路旅客运输企业安全管理规范(试行)》第四十五条的规定,根据接驳运输的实际需要配备驾驶员。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和客运站在检查客车配备驾驶员时,应将接驳点驾驶员视同随车驾驶员。试点企业要安排公车公营的车辆参与接驳运输,加强对驾驶员的统一调度,避免驾驶员在接驳点等待时间过长,造成劳动力浪费。
  五、进一步支持接驳运输试点企业发展
  各试点省份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和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应支持接驳运输试点工作,根据试点情况,不断完善接驳运输管理制度和支持政策。要增强服务意识,及时帮助试点企业解决接驳运输中出现的困难与问题,为试点企业开展接驳运输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和政策制度。要以发展接驳运输为契机,实施长途客运线路和接驳点发展规划,推动长途客运资源整合。支持企业通过兼并、重组、成立企业联盟等多种方式,促进长途客运企业开展集约化、规模化、网络化运营,加快长途客运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支持试点企业与经营同一线路的其他企业成立线路公司,由试点企业进行统一管理,统一实施接驳运输。对接驳运输开展较好的企业,在客运线路招投标中给予加分,优先新增省际客运班线或客运车辆。
  六、进一步加强接驳运输监督管理
  各试点省份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和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应联合有关部门,采取明察暗访等方式,进一步加强对接驳运输试点工作的监督管理力度,保障接驳运输试点工作规范运行。应保持接驳运输试点工作的连续性,禁止试点企业随意取消、停止或增加接驳运输线路、车辆。确需调整的,要及时报省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和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同意并报部备案后,方可执行。要督促试点企业充分利用道路运输重点营运车辆动态监控平台,加强对接驳运输车辆的监控,定期通报相关情况。试点企业应配备专人对接驳运输车辆进行动态实时监控,追踪接驳运输车辆运行轨迹,保障接驳运输过程清晰明了、可追溯。要支持试点企业加强信息技术推广应用,选用视频监控系统、指纹考勤系统等信息化手段,严格实施接驳运输过程管理,坚决防止出现只停车不换驾驶员等违规行为。
  部将通过适当方式,对接驳运输试点工作情况进行监督检查。请各试点省份交通运输主管部门于2013年8月15日前将接驳运输试点工作总结报部道路运输司,部将视试点工作情况,研究安排下一阶段的接驳运输工作。



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运输部(章)

2013年6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