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反走私综合治理工作规定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6-01 22:51:13   浏览:9912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广东省反走私综合治理工作规定

广东省人民政府


第144号


  《广东省反走私综合治理工作规定》已经2010年1月22日广东省人民政府第十一届48次常务会议通过,现予发布,自2010年5月1日起施行。

  





                         省  长  

                          二○一○年二月二十四日


  

广东省反走私综合治理工作规定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规范和协调反走私综合治理工作,预防和打击走私行为,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本规定适用于本省行政区域内开展的反走私综合治理工作。

  第三条 反走私综合治理实行政府统一领导、部门各尽其责、企业自律配合、群众积极参与的工作机制。

  第四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反走私综合治理工作的组织、指导、协调、监督和检查工作,建立和完善反走私综合治理工作责任制。

  第五条 各级人民政府及其部门应当配合海关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法》履行反走私职责。

  第六条 省人民政府打击走私综合治理办公室应当加强对市、县(区)人民政府反走私综合治理机构的业务指导。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反走私综合治理机构履行下列职责:

  (一)贯彻执行反走私综合治理法律、法规、规章和政策;

  (二)指导、督促乡镇(街道办事处)、村(居)民委员会开展反走私综合治理工作,落实基层反走私综合治理工作责任制;

  (三)组织、指导反走私综合治理联合行动和专项行动,组织对非设关地重点地区反走私巡防督查,联合督办、组织查处跨地区、跨部门走私案件;

  (四)组织开展反走私综合治理信息化建设;调研、收集和分析走私情报资料,并将有关情况报告本级人民政府及通报有关单位;

  (五)承办本级人民政府和上级反走私综合治理机构交办的其他事项。

  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反走私综合治理工作,应当确定负责反走私综合治理工作的机构,配备专职或者兼职工作人员。

  第七条 经济和信息化、公安、环境保护、交通运输、外经贸、工商、海洋渔业、质监、口岸等部门和省港澳流动渔民工作机构,按照各自职责范围,做好反走私综合治理工作。

  第八条 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在当地人民政府指导下,支持和配合反走私综合治理工作。

  第九条 各级人民政府反走私综合治理工作所需的专项经费列入本级财政预算,专款专用。

  

第二章 综合治理



  第十条 反走私综合治理工作纳入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检查考核,并建立以考核结果为依据的奖惩制度。具体工作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打击走私综合治理办公室负责。

  第十一条 各级人民政府及其部门应当组织、协调有关单位建立科学、动态、有效的进出口企业诚信守法分类管理制度,完善进出口企业诚信体系建设,并引导进出口企业加强行业自律。

  第十二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建立反走私综合治理预警监测机制,分析预警走私动态,指导有关单位开展预防工作。

  第十三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组织编制反走私综合治理应急体系,建立应急处理机制,制定预案,做好相关准备工作。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反走私综合治理应急预案,报省人民政府打击走私综合治理办公室备案。

  第十四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开展反走私综合治理宣传教育,有关国家机关、企业事业单位以及其他组织应当给予支持和配合。

  第十五条 鼓励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举报走私行为。对举报者的信息给予保密,并按照有关规定给予奖励。

  第十六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反走私综合治理机构可以建立反走私综合治理监督员制度,聘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专家和学者等对有关单位的反走私综合治理工作进行监督。

  第十七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充分利用反走私视频监控等科技设施和设备,加强反走私综合治理人员业务培训,提高预防和打击走私行为的工作能力。

  第十八条 公安机关应当依法查处发生在海关监管区外的枪支、毒品等非涉税走私犯罪案件;配合海关、工商等部门依法履行打击走私综合治理职责。

  第十九条 环境保护、经济和信息化、工商等有关部门应当加强对进口固体废物加工利用活动的监督检查,执行进口固体废物的加工利用备案制度和污染环境举报制度。

  环境保护行政部门应当加强对有关部门查获的走私废物处置过程的监管,建立走私废物处理的备案制度。

  第二十条 交通运输、海洋渔业等部门和省港澳流动渔民工作机构,应当在各自职权范围内,支持和配合开展反走私综合治理工作,加强对各类交通运输工具的管理,预防和打击利用各类交通运输工具进行走私行为。

  第二十一条 经济和信息化、公安、环境保护、交通运输、工商等有关部门应当依法开展商品流通领域反走私综合治理工作,依法查处经营无合法来源的进口货物、物品的违法行为,依法取缔走私成品油、汽车及其零配件、电子产品、化工原料、冰冻类产品、旧衣物和香烟、酒类等货物的集散地和经营场所。

  

第三章 联合缉私



  第二十二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反走私综合治理机构应当定期召开反走私综合治理联席会议,总结反走私综合治理阶段性工作情况,分析走私动态,研究部署反走私综合治理具体措施,协调解决反走私综合治理工作中的有关问题。

  第二十三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反走私综合治理机构应当组织、协调辖区内有关行政执法部门,开展反走私综合治理联合行动和专项行动。

  第二十四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反走私区域合作,加强情报互通和信息交流。

  省人民政府应当加强与毗邻省、自治区人民政府以及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的反走私综合治理工作的交流合作。

  第二十五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反走私综合治理机构应当建立反走私督查工作机制,组织海关、公安和工商等部门联合督查走私、购私、贩私案件。

  第二十六条 沿海县级人民政府可以根据需要建立基层反走私巡查工作机制,重点地区可以组建巡逻督查专业队伍,协助配合海关、公安和工商等部门,加强对非设关地反走私重点地区的巡查。



第四章 协调处理



  第二十七条 各行政执法部门查获的依法由海关管辖的涉嫌走私案件,应当依照国家有关规定移送海关处理。对案件管辖有异议的,由地级以上市人民政府反走私综合治理机构协调处理。如无法达成一致,由异议各方报请共同的上一级行政机关协调处理。

  第二十八条 移送海关处理的涉嫌走私案件,移送部门应当将处理结果及时通报同级人民政府反走私综合治理机构。

  第二十九条 海关查处涉嫌走私案件中需要交由地方有关部门处理的货物、物品,由当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打击走私综合治理机构协调处理。

  第三十条 各行政执法部门在非海关监管区查获现场无所有人的应税应证进口货物、物品和运输工具,经认真调查未能查清所有人、未能取得货物涉嫌走私入境证据的,应当通知货物存放场所的管理人员或者其他见证人到场,开列物品清单,由参与处理的人员和其他见证人在物品清单上签字,并交由当地地级以上市人民政府反走私综合治理机构协调处理。

  当地地级以上市人民政府反走私综合治理机构应当发布期限为六个月的认领公告。物主在公告期内持合法证明认领的,应当及时退还;公告期限届满无人认领的,移交财政部门依法处理,所得款项存入财政专户,并接受同级审计部门的审计及省人民政府打击走私综合治理办公室的监管。

  以下物品可以按照规定先行处理,所得款项存入财政专户:

  (一)危险品;

  (二)鲜活、易腐或者易失效物品;

  (三)易贬值物品;

  (四)其他不宜长期保存的物品。

  第三十一条 在非海关监管区查获的非涉税走私物品的处理,依照国家和本省的有关规定处理。

  

第五章 法律责任



  第三十二条 在商品流通领域经营无合法来源的进口货物、物品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处以违法所得1倍以上3倍以下的罚款,但最高不得超过30000元。

  以营利为目的,为经销无合法来源的进口货物、物品提供仓储、运输及其他便利条件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处以违法所得1倍以上3倍以下的罚款,但最高不得超过20000元。

  第三十三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各级人民政府及其部门应当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整改;情节严重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本行政区域内走私活动严重,发生重大、特大走私贩私案件,影响恶劣的;

  (二)未能通过反走私综合治理工作责任制考核的;

  (三)未能妥善处理暴力抗拒缉私或者阻挠缉私等突发事件的;

  (四)泄露举报者信息的;

  (五)其他弄虚作假、滥用职权、玩忽职守或者徇私舞弊的行为。

  

第六章 附 则



  第三十四条 本规定所称无合法来源的进口货物、物品,是指未能提供进口手续、合法经销单位的发票或者合法的行政处罚决定书等合法来源证明的进口货物、物品。

  第三十五条 本规定自2010年5月1日起实施。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旭日”能否在汇源重新升起

2011年2月23日的燕赵都市网讯:记者在河北省衡水市相关部门获悉,在2月23日上午,汇源新款旭日升冰茶上市新闻发布会在北京国家体育场(鸟巢)新闻发布厅举行,正式宣布通过竞拍获得“旭日升”全部164枚商标所有权。今后,“旭日升”将作为独立的产品品牌,由汇源旗下的子公司运作经营。有个记者问我是否看好落寞品牌东山再起,这个问题很难回答。第一要看法律基础是否牢靠,也就是说汇源是否真正取得“旭日升”商标,并且没有法律上的隐患,其次是看汇源的品牌整合运作能力。以下我们来分析:
一、扫清法律障碍
买卖商标犹如购买“二手房”,国人买“二手房”尤恐出手不快,很少人会去仔细调查房子的权属及其他状况。商标是无形资产比有形的房产法律关系要复杂得多,因此无论以哪种形式购买商标都必须进行详尽的尽职调查。
汇源通过竞拍获得“旭日升”商标,不由得让我想起5年前立白集团竞拍“奥妮”商标的案例。2006年4月立白集团以3100万元从重庆某中级法院竞拍取得“奥妮”商标所有权,但是两个多月后,香港奥妮称早在2004年就获得了重庆奥妮授权,获得“奥妮”注册商标20年的独占使用权。2006年11月浙江纳爱斯收购了香港奥妮,原本的商标纠纷案转化为国内两大日化巨头旷日持久的明争暗斗。2007年初立白以侵犯商标专用权为由起诉香港奥妮等公司。2010年9月广东省高院终审判决认定立白享有“奥妮”商标完整的所有权及使用权。4年多的纷争立白集团终于拿到“奥妮”商标,但是痛失了四年多的市场机会,“奥妮”商标也被蒙尘4年多,价值又打了折扣。“旭日升”商标权属的纷争远比“奥妮”商标要复杂,媒体的报道已经相当详尽,但很多隐性的情况依然扑朔迷离难以被外人看清。在国家商标局官方网站上可以检索到河北旭日升集团有限公司申请了14个商标“旭日升”分别注册在第11类、22类、25类、29类、30类、32类6个类别,其中注册在32类(饮料类)注册号为1139045的“旭日升”商标应当是汇源看中的核心商标。在该商标的详细信息中可以看到一个很复杂的商标流程,该商标被反复冻结,解冻,这个拉锯战从2001年一直打到2008年,据笔者接触过一个“旭日升”商标争议,冻结情况还要复杂很多,众多的争夺者在各地法院进行较力,反复进行冻结,当时认为“旭日升”商标是个难以解开的结。
这个结似乎已被汇源解开,汇源在国家体育场召开新闻发布会,向广大民众高调宣布通过竞拍获得“旭日升”全部商标所有权。汇源是十分优秀的大型企业,有十分优秀的法律团队,而且是通过竞拍途径取得的,作为普通民众也许我们应该放心地认为汇源确实取得了“旭日升”商标,已经或者有十足的信心可以解开“旭日升”商标权属争议的结。
二、市场运作能力
品牌整合是个难事。品牌犹如明星,在台上风风光光,粉丝众多,到哪都受追捧,演出票再贵也是一票难求,但是一旦退出舞台也将迅速被淡忘,尽管也有“退役”的明星重返舞台,但是能“咸鱼翻身”的毕竟是少数。明星的粉丝是区分对象的,“超女”、“快男”对笔者这个年龄的人了无兴趣,同样即便邓丽君重生恐怕难以捕获现在少男少女芳心。品牌其实也一样,必须确立自己的粉丝群体,这叫品牌定位。在很多行业消费者对品牌像对明星一样基本没有忠诚度,喜新厌旧是通病,一旦退出舞台将很快被遗忘。明星退出舞台咸鱼翻身很难,品牌退出市场再东山再起同样很难。比如“奥妮”商标退出市场,“奥妮”品牌曾经的消费者已由当初的三十岁变成现在的四十岁,要让“奥妮”商标重返市场则需要重新研究消费人群的特点。另外过去成就“奥妮”品牌的植物洗发水领域里面,如今“霸王”已经成为这个市场的主导者。因此新“奥妮”要么重新进行产品定位,如果仍然坚持植物天然特色,必须在这个市场领域进行细分,寻找差异化才能从“霸王”那分得一杯羹。
品牌又不尽如明星,唐代明星琵琶女曾是大珠小珠落玉盘何等风光,终难免门前冷落车马稀,只能老大嫁作商人妇。但是品牌却有百年品牌,“可口可乐”饮料卖了一百多年。“诺基亚”最早是家纸浆厂,后来变成了橡胶厂,现在是手机行业的世界老大,尽管生产经营的项目在变,但是“NOKIA”品牌却得到了延续。杨钰莹唱甜歌当年大受欢迎,叫她改唱美声再出江湖恐怕是不可能的。与落寞明星不同的是昔日的品牌可以改造从新定位,赋予新的内涵。品牌的价值是波动的,影响品牌价值有三个重要的因素:即背景、时间和环境因素,当企业发生停产、破产、清算等情形品牌价值会急速直线下降,一般来讲企业破产商标价值将下降90%-95%,时间越长其价值下降越大,淡出消费者的视线太久了,品牌价值基本归零。环境因素也不难理解,在爱听甜歌的时代,杨钰莹大受欢迎,现在是李宇春们的时代,即使杨钰莹没有退出舞台其门票必须降价了。改造一个品牌也需要从这三个方面入手,“旭日升”被汇源收购,不再是没有爹妈的孩子,汇源赫赫的身份改变了“旭日升”的背景,但是市场早不是当年“旭日升”一枝独秀的时代,现在的饮料市场已经形成几大巨头鼎足之势,应对这种市场环境需要很好的市场运作能力。
“旭日升”这个落寞的老品牌和汇源这个成功的品牌联系在一起,其背景已经得到很好的改变,如果汇源有改变市场竞争环境因素的运作能力,那么“旭日升”的东山再起就只是时间问题了。无论如何我们更愿意看到“旭日升”曾经的辉煌能在汇源重现。

作者:王律师
电邮:51662214@sohu.com

北京市防止非正常死亡事故目标管理办法

北京市政府


北京市防止非正常死亡事故目标管理办法
市政府


第一条 为预防和减少非正常死亡事故, 保障人民生命安全,根据本市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市行政区域内防止交通肇事、因工、火灾、游泳溺水、煤气中毒、食物中毒造成的非正常死亡(以下统称非正常死亡)事故,必须依照本办法实行目标管理。
第三条 防止非正常死亡事故目标管理, 实行行政首长负责制,并分别由以下部门归口管理:
一、防止交通肇事死亡事故,由市公安交通管理局归口管理。
二、防止因工死亡事故,由市劳动局归口管理。
三、防止火灾死亡事故,由市消防局归口管理;防止山林火灾死亡事故,由市林业局归口管理。
四、防止游泳溺水死亡事故,由市体育运动委员会归口管理。
五、防止煤气中毒死亡事故,由市公安局归口管理。
六、防止食物中毒死亡事故,由市卫生局归口管理。
第四条 市长或常务副市长每年年初与各归口管理部门的行政首长签订目标管理责任书,将本年度全市非正常死亡人数控制指标下达到各归口管理部门。
第五条 各归口管理部门的行政首长每年1 月底以前,代表市人民政府与各区县人民政府、市政府有关委、办、局、总公司的行政首长签订目标管理责任书,将归口管理的本年度非正常死亡人数控制指标分解下达到各区县人民政府、市政府有关委、办、局、总公司。
第六条 各归口管理部门、各区县人民政府、市政府有关委、办、局、总公司,必须建立健全安全责任制,采取有效措施,预防和减少非正常死亡事故,确保非正常死亡人数不超过控制指标。
第七条 各归口管理部门应于每月10日前, 将上月本部门归口管理的非正常死亡人数报告市劳动局,由市劳动局汇总报告市人民政府。
第八条 对非正常死亡人数超过控制指标的归口管理部门、区县人民政府、市政府有关委、办、局、总公司,按照目标管理责任书的规定追究其行政首长的责任。对弄虚作假、瞒报事故的,视情节轻重,给以行政处分。
第九条 本办法由市人民政府负责解释, 执行中的具体问题分别由各归口管理部门负责解释。
第十条 本办法自1990年8 月1 日起施行。



1990年8月1日